首页

女皇视频

时间:2025-05-29 19:29:39 作者: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能源股全线走低 浏览量:334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

  我国不断推进现代化水网建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阳春三月,在京杭大运河河北沧州中心城区段,水面波光粼粼,游船穿梭其间。眼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京杭大运河补水任务刚刚完成,大运河再次全线通水,曾经干涸的河段如今焕发新生。

  河北省沧州市市民 朱国斌:前些年大运河没水,经常没水,杂草丛生。现在,建得特别好,有水了,居民们都觉得特别好。

  如今,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东、中、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为骨干的国家水网建设,正在让更多的江河相连相通,逐步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十年来,他多次就水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作出重要指示,在考察南水北调工程时,他提出要准确把握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统筹指导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在考察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时,他提出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 张祥伟: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十年来,统筹推进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和各层级水网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国家水网的加快建设,将在更大范围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水利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9000亿立方米。其中,2022年以来新建设的大型引调水工程和灌区,将新增供水能力190.7亿立方米,相当于目前南水北调中线供水能力的2倍。

  如今,一张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现代化国家水网正在加快建设。

  今年,我国将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全面提升流域防灾减灾能力。在江苏淮安、盐城,全长162.3公里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多点同时开工,加速建设;在海河流域、松辽流域,全面完成水毁水利设施修复重建任务。

  今年,我国在加快实施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的同时,还将推动省、市、县级水网规划建设,打通国家水网“最后一公里”。目前,在省级水网先导区山东临沂双堠水库等一大批调蓄水工程正加快建设。

  山东省水利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王佳甜:到“十四五”末,全省(将)新增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5级及以上河湖堤防达标率达到77%以上,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今年,我国将加快推进国家水网智慧化建设。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首个重大项目——“引江补汉”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在距离出口段施工隧洞200米的地方,数字孪生智能建造中心正运用科技力量为水利工程建设赋能。这里的数字孪生智能指挥系统,能够提前预警、预判可能遇到的围岩异常变化、突泥涌水等情况,确保施工的安全与高效。

  如今,像这样的数字孪生系统建设,已经相继在七大流域开展。今年,我国还将推进第一批国家水网重要节点工程数字化改造,初步构建省级数字孪生水网平台,让水利数据流动起来,实现共建共享。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赵勇:建设国家水网是一项全新的重大水利实践,面临一系列科技挑战。接下来,我们要以水利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建设发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丽娟 凯博 李洁 建启)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波兰等国禁止进口乌克兰农产品 乌方称将有条件撤回世贸组织诉讼

中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永淳表示,人类文明是宇宙文明的一部分,太空探索需要突破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极限。正如本书中文版副书名“谁将飞往无人星际”,书中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认知视角,引领读者思考人类的来处和去处。

土耳其首都一工厂恐袭事件已致二十余人伤亡

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遵循从低速到高速,从固定路线到区域,从运货到运人,从公共交通、货运等场景开始,最终到私家车市场的转变。“整个行业离最终‘完全自动驾驶’的愿景依然存在一定距离,规模化商用仍需时日,但现有落地场景已十分丰富。”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博称。

【央广网评】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照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做什么研究课题由科研人员自己说了算、人员招聘不受编制限制……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采用全新的管理机制,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在多个重大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铺就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基石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从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到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从处处改革高地、开放前沿快速崛起,到出口“新三样”享誉全球;从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到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

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站稳中国立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